巨头国股暗藏的美背后科技撑起危机繁荣市
说真的,现在的美国股市就像是一个被科技巨头们扛在肩膀上的巨人。我从事金融分析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夸张的集中度。英伟达这家公司简直成了市场的"顶梁柱",它的市值居然超过了4万亿美元!这相当于整个标普500指数的8%啊。要知道,我办公室里那本发黄的金融年鉴里,可找不到任何一家公司在过去35年里有这样的统治力。
科技股的狂欢派对
现在的市场就像是在开一场科技公司的狂欢派对。除了英伟达,还有9家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巨无霸企业。我数了数,除了巴菲特老爷子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清一色都是科技公司。微软和苹果就像两个"3万亿俱乐部"的常驻会员,谷歌和Facebook则在"2万亿俱乐部"里觥筹交错。就连特斯拉这个造车的,也非要给自己贴上科技的标签。
这让我想起1999年的互联网泡沫时期,那时候人们也在高喊"科技为王"。但跟现在比起来,当年的市场集中度简直就像是儿戏。现在的投资者,特别是那些买指数基金的普通人,几乎都在被动地重仓这些科技巨头。赚钱的时候确实很爽,但这种失衡的状态总让我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情形。
失衡的市场结构
今年标普500的表现简直就像坐过山车。4月份因为特朗普政府那个1930年代以来最高的关税政策狠狠摔了一跤,结果转眼间又靠着科技股爬了上来。我仔细研究了数据,发现信息技术板块贡献了标普500超过一半的涨幅,再加上通信服务板块,这两个科技相关的板块居然包揽了总回报率的70%!
更夸张的是个股贡献。英伟达一家就占了26.2%,微软21.6%,Meta9.8%...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玩的积木游戏,现在整个市场就像是用几块超大积木搭起来的塔,看着壮观,但稍微碰一下可能就会轰然倒塌。
AI狂潮下的隐忧
说实话,英伟达的崛起确实有其道理。在AI这场军备竞赛中,它就像是个卖铲子的——科技巨头们挖AI的金矿,它靠卖工具赚得盆满钵满。Alphabet、微软这些公司今年计划投入400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大部分都花在AI基础设施上。连电力公司都跟着沾光,毕竟这些AI数据中心耗电量惊人。
但问题在于,现在的估值已经完全超出了合理范围。就拿Palantir来说,这家公司的市盈率高达570倍!我们办公室的实习生算了算,这意味着投资者要等570年才能靠公司利润回本。这让我想起2000年那只著名的袜子玩偶Pets.com,虽然现在这些公司确实能赚钱,但过高的估值同样危险。
历史的教训
对比1999年的数据很有意思。那时候微软虽然是老大,但在标普500中的权重只有4.9%,前五名公司加起来贡献了42.1%的回报率。而现在呢?前五家公司贡献率超过70%!这就像是用更少的支柱支撑着更大的重量,风险可想而知。
我经常告诉客户:市场好的时候大家都开心,但千万别把运气当能力。当整个市场都依赖少数几家科技巨头时,一旦出现黑天鹅事件,后果不堪设想。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做好全球资产配置,股票债券都要有,为可能的市场反转做好准备。毕竟在这个疯狂的市场里,保持清醒比什么都重要。
(责任编辑:预测)
-
最近在游戏圈里有个新项目Xterio让我眼前一亮。这家公司可不简单,它正在尝试把传统游戏的精华与区块链的创新玩法完美融合。作为一个在游戏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玩家,我觉得这事挺有意思,值得好好聊聊。游戏平台的双重身份Xterio这个项目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既是游戏开发者,又是游戏聚合平台。简单来说,就像是个Web3版的Steam商店,但玩法更丰富。目前平台上已经有4款游戏正式上线,还有11款正在开发... ...[详细]
-
最近这几天,比特币市场简直就像坐上了火箭。作为一名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不得不说这次涨势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在最新公布的美国CPI数据出炉后,比特币不仅稳稳站上了2.6万美元,现在更是一路高歌猛进,直逼2.7万美元大关。说实话,我身边不少老玩家都在讨论:这次是真的要冲3万了吗?CPI数据引爆市场:数字背后的玄机这次涨势的导火索,就是那个让所有投资者都紧盯着的CPI数据。8月份的涨幅达到0.6... ...[详细]
-
作为一名在区块链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见证了不少项目方在开发多链代币时的踩坑经历。今天,我就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跟大家聊聊这个区块链领域最火热的话题之一。从0到1:打造多链代币的实战指南记得去年有个创业者找我咨询,他说想在三条链上同时发币,结果连最基本的区块链选择都没搞明白。开发多链代币可不是在菜市场买菜,随便挑几个链就完事了。首先得想清楚,你是想在以太坊、BSC这些主流公链上玩,还是想搞私有... ...[详细]
-
今年五月初,那对在巴厘岛遇难的中国情侣的案件,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无数涟漪。当我看到印尼警方那个"互杀自杀"的结论时,说实话,我的第一反应和大多数网友一样:这未免也太荒谬了吧?两个年轻人赤身裸体、胃部积水,这哪里像是自杀现场?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酒店安保形同虚设,这种解释怎能服众?数字货币圈的隐秘江湖随着调查深入,一个更令人不安的细节浮出水面:25岁的李姓男死者疑似是币圈人士。这让我想... ...[详细]
-
说实话,昨天这波行情简直就像照着剧本演的一样!白天那股阴跌的劲儿啊,让人看了都提不起精神。但咱心里有数,早就盯紧了36000这个关键支撑位。果然到了晚间,价格跌破36000后直接砸到了咱们预设的38900空单进场点位。说来也怪,突然就来了个1000美金的暴力拉升!当时我还纳闷:这又是哪路神仙在搞事情?不过咱老手就是稳得住,37000这个位置早就挂好了空单。那根针插得可真叫一个准啊,刚到37000就... ...[详细]
-
记得三年前我第一次听说比特币时,那种既兴奋又恐惧的心情至今难忘。当时朋友赚了十倍利润的传奇故事让我热血沸腾,但看到后来暴跌80%的新闻又让我望而却步。现在回想起来,正是这些跌跌撞撞的经历,让我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普通人的加密货币投资方法论。从零开始:别急着掏钱,先武装大脑很多新手犯的最大错误就是连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区别都搞不清楚就冲进市场。我有个表弟,听说狗狗币要涨就全仓买入,结果第二天就亏损30%。加... ...[详细]
-
每次比特币减半都像是一场加密货币界的狂欢,但说实话,光靠减半这事可撑不起整个牛市。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看。挖矿经济学:成本才是硬道理很多人以为减半就是让比特币更稀缺了,所以价格就蹭蹭涨。这话没错,但只说对了一半。作为一个在矿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见过太多矿工为了抢减半前的"末班车"疯狂加码算力。结果呢?减半后算力不但没降,反而越来越高。这就好比开餐馆,虽然菜涨价了,但厨师还得继续干,总不... ...[详细]
-
说实话,当我看到比特币价格跌破2.5万美元的那一刻,整个加密圈都倒吸了一口凉气。9月11日那个阴沉的交易日,BTC一路下探至24,950美元,让不少投资者想起了去年熊市的惨痛记忆。市场现状:冰与火之歌现在的加密市场就像是一杯半满的水——有人看到机会,有人看到危机。交易量低迷得吓人,流动性也接近枯竭,这让我想起了2018年那个漫长的寒冬。但有趣的是,每次市场陷入这种死气沉沉的状态后,往往都会迎来意想... ...[详细]
-
最近在加密货币投资圈里掀起了一场有趣的讨论 - 某加密基金的成员们开始重新审视L2扩容方案的价值,这让我也不禁陷入深思。说实话,当我第一次听到Andre Cronje那个"L2其实就是带额外功能的跨链桥"的观点时,内心是有点震惊的。这位DeFi天才的观点在理论架构层面确实站得住脚,毕竟无论是L2还是跨链桥,本质上不都是连接A链和B链的通道吗?但现实往往比理论更复杂。作为一个长期观察加密货币基础设施... ...[详细]
-
最近区块链圈子里都在热炒EigenLayer这个概念,说实话我都快听烦了。每次参加行业会议,总会有人眉飞色舞地谈什么"再质押革命",但奇怪的是,很少有人能说清楚这个项目到底靠什么赚钱。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市场泡沫的老玩家,我觉得有必要帮大家拆解一下EigenLayer的商业本质。简单粗暴的结论经过几周的深入研究,我得出了一个不太乐观的结论:EigenLayer的商业模式存在先天缺陷。我认识的一个做D... ...[详细]